事件: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顾剑锋教授团队联合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马前教授团队,成功打印出密度为1.63 克/立方厘米的钛合金(Ti-6Al-4V)力学超材料,其屈服强度和最大压缩强度远高于相同的孔隙率或密度条件下各类金属多孔材料的性能,比商用镁合金更轻、更强、更耐蚀,有望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化学工程、空间和能源技术等领域获得应用。
1. 超材料:拥有人造微结构的新型功能材料
超材料是一种拥有人为设计的微观几何结构的人工材料。它不依赖组成的化学成分,而是严格受控于其内部的微观结构,因此其设计自由度远远大于自然材料,大大拓展了新材料设计空间,催生出一系列反常规的特性,有望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化学工程、空间和能源技术等领域获得应用。
得益于人工智能以及3D 打印技术的进步,超材料在设计和制备环节均取得了重大突破,正在一步步走向工业应用。
2. 超材料正在颠覆传统材料构建范式
超材料作为材料科学、电子科学以及信息科学领域的前沿热点,近些年在基础理论以及结构设计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结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以及3D 打印先进制造工艺,超材料正在为航空航天、医疗器械、信息通讯等领域提供全新思路。
风险提示: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政策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