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杨月涵)据财经网(博客,微博),3月27日,以“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1中国实体经济论坛在佛山举行。期间,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材料工业研究所所长肖劲松在发言时指出,欧盟从2011年就开始要发布关键材料的清单,去年发布了第四次关键材料清单,从这一系列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在国际竞争当中材料越来越重要。
肖劲松指出,材料工业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是传统的材料,钢铁、石化、建材等,这也是现在转型升级重要方面。第二个是关键战略材料,新材料,这也是我们“卡脖子”当中最关键的材料,这两种材料对于我们供应链产业链安全来说十分重要。
在肖劲松看来,在这些关键的材料方面,我们面临四个问题,包括大宗原材料需要进口,风险比较大;新材料的自给率严重不足;生产这些材料的原辅料、关键装备还有基础软件以及一些零部件也需要进口,甚至科研仪器、测试仪器都需要进口以及错误地误导公众对原材料的认识。
对于这些问题,肖劲松指出,技术创新是关键,要锻长板,补短板。需要通过创新来突破,同时在这个弯道超车和面对碳中和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发展绿色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在原材料行业尤为重要。此外就是要有风险意识,包括产能的风险,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风险。最后就是备胎计划,我们有没有自己的备胎计划,同时我们有没有自己的产品来源多元化,这些方面都是需要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