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装饰材料网 - 装饰材料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动态 | 新闻资讯 | 市场分析 | 政策法规 | 价格行情 | 网络营销 | 商情快递 | 商家活动 | 榜上有名 | 华美客厅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家居建材市场“知名品牌”大多名不副实
U.biz | 商业搜索

家居建材市场“知名品牌”大多名不副实

信息来源:rooaoo.com   时间: 2013-11-07  浏览次数:311

    如今,家居建材市场各家商户的广告中都被穿插着各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修饰语:“十大品牌”“中国品牌某某强”等,这些名号在业内仿佛成了标配,不少商户认为要是少了这些名号,则极有可能被同行挤出“江湖”。

  然而,在万千家企业中,随便一家企业就可以被冠以“十大”“十佳”的称号。相关专家表示,这些名号几乎渗透了家居建材行业各个领域,从橱柜、卫浴产品到墙漆、地板产品,每家商户都会有这样类似的推介语。那么,这些名号背后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少?

    名不副实的“知名品牌”

  由于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等名称都已被取消。新商标法也在日前规定,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及其他商业活动中。但是记者在建材市场上发现,仍有不少商家还在拿这些名号做噱头。

  记者来到某家居建材市场发现,很多商家仍在靠品牌名号做宣传。一家经营木门的商家就宣称其企业是中国品牌500强企业。然而记者在网上发现,该木门厂规模很小,产值不超过5000万元。

  在建材市场购买商品的康女士告诉记者,她的房子正在装修,经常光顾这些家居建材市场,但是买家居建材还是没有经验,一般也是冲着“国家金奖”“十大品牌”等响当当的奖项而来。记者发现,像康女士一样的人有很多,他们对品牌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价格或渠道,他们认为有这些品牌名号的产品使用起来会更安全,质量更高或更为可靠。

  然而业内人士却认为,这些名号的含金量并不高。在万千家企业中,随便拎出来一家就是“十大”“十佳”。由此,那些看似象征雄厚实力的荣誉,也随之被大大稀释。即便让那些荣誉加身的企业如数家珍,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记者看到一家经营地板的商家在店内显著位置标示了“中国地板十大品牌”“中国品牌500强”“全国地板3·15质量十大品牌”等荣誉,但当记者询问这些奖项都是由哪里评选时,销售人员竟答不上来。由此,公众不免好奇,如此名号到底是谁评出来的?

  野蛮竞争致虚假宣传

  “只要给钱,都能评上。”上述业内人士道破了虚假宣传遍地开花的幕后实情。记者也发现一家地板行业网站竟然在一年就评出“最具投资价值”“最受消费者喜爱”“最具性价比”“最具品牌价值”和“中国健康地板”5个版本的“十大品牌”。

  中国家具销售商联合会会员何卫东感叹道:“虚假成分太多了,很多都是企业为了营利而做的虚假宣传,不了解的消费者就会被忽悠。”而谈到品牌造假的根源问题时,他说,目前很多家居建材企业尚处于野蛮竞争、小国林立的时代,再加上行业标准缺失、监管不到位,一些企业便得以鱼目混珠。

  康女士告诉记者,她在挑选地板、木门这样的部件时,大都只会局限于挑选颜色和款式,至于耐磨性、吸水性、甲醛含量等指标,她基本没有明晰的概念。

  对此,何卫东表示,“大品牌”的名气这时便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伪品牌”大大满足了消费者物美价廉的理想预期。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我国家居建材企业不知道如何制定品牌战略。企业重视品牌力量是好事情,但要走正途打造品牌形象,切不可因短视而走歧途,花钱买奖的行为更不可取。从国外成功的经验来看,品牌是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概念,没有消费者,就没有品牌,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是品牌价值的最好表征。”何卫东说。

  建立有市场生命力的品牌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90%以上的家居建材企业不知道如何制定品牌战略;80% 以上的家居建材企业没有设置负责品牌管理的人员;在有品牌管理人员的企业中,70% 以上的品牌管理人员不了解品牌内涵;70% 以上的家居建材企业搞不清楚品牌定位与营销定位的区别。

  “真正有市场生命力的品牌,并非靠花钱买奖就能打造的。如果那样的话,大家都去买奖好了,又何必搞品牌塑造、企业管理。最终能够屹立在市场浪尖的品牌,还是要凭借产品质量说话。”何卫东说。

  他认为,树立一个品牌要很长时间,做品牌远远不是打广告那么简单,许多家居建材企业都陷入了品牌宣传难见效的困境。品牌传播不再仅仅靠广告宣传,家居建材企业采用的花钱买名号模式已经不能顺应新形势、新市场的需求,企业需要摸索新的宣传、推广手段。

  此外,他还建议,需要加强对品牌产品的全程监督,制定知名品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并由消费者协会等机构出面,搭建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投诉处置平台,对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投诉强烈的产品由职能部门介入调查,并及时摘掉品牌的帽子。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装饰材料网证实,仅供您参考